台灣百年老店 智慧、傳承、好生意

台灣百年老店 智慧、傳承、好生意
2023-12-12

台灣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商家超過250家,但多半規模不大。如何從百年老店變成百年企業,加上疫情衝擊,正對經營者形成嚴厲考驗。最新一期的《財訊》雙週刊製作「永續企業創新報告」,對台灣百年老店的進化與傳承,有完整的解析。


 
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全台百年老店代代流傳至今。這些企業中,半數以上是糕餅、小吃和其他食品,另外是工藝和醫藥相關行業。例如彰化振味珍阿振肉包、台南鹽水林家肉圓、雲林北港元福麻油廠等,專注本業,並且和當地緊密結合,名聲自然遠播。以產業別來看,台灣百年老店都和生活有關,但這些「老店」多半不容易發展成「企業」,原因在於它的特殊性,複製性低,很難產品化,「以台南的牛肉湯為例,如果不當場吃,就沒有那個氛圍,好像味道就不對了。」而且多數經營者的心態是保守經營就好,每天開店就有人來排隊,只要不揮霍,後代子孫也不愁吃穿。

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這樣的經營模式面臨考驗。以工藝為例,老師傅的手工無可取代,但台灣董事協會發起人蔡鴻青指出,「職人的手藝是能力,不是事業,工藝再厲害,還是會反映在成本和售價上」。當國外低價產品加入市場後,這樣的商品就會逐漸失去競爭力。而且技術不斷進步,產業甚至整個被淘汰,例如數位相機出現,使得軟片業沒落;智慧型手機興起,又讓相機、手錶的銷路大幅下滑。一些老企業墨守成規,或太相信以往的成功經驗,忽略到消費者習性已經改變,最後很可能被時代的洪流淹沒。

此外,長壽企業常和家族企業畫上等號,根據調查,超過九成的家族企業希望將經營權傳承給以子女為主的家族成員。但現在生育人數少,孩子也不一定願意接班,台灣人有時寧願收掉,也不讓外人接,或把祖傳祕方外流,使得後繼無人,也成為企業傳承的一大隱憂。另一方面,家族子女人數眾多時,又可能發生意見不一、爭奪股權等糾紛。
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放眼全球成功的百年企業,大致可以歸納出幾個共通點,第一就是持續改變。KPMG安侯建業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陳振乾指出,企業會不斷投資和精進,在這個過程中會檢視方向,敏銳捕捉市場變化,在原有的技術上持續堆疊。

第二個共通點是重視社會利益,也就是不只是做生意,注重家族的獲利,還擁有遠大的願景,並且照顧員工、股東、供應商等。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百年企業能永續長青,就是因為在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做出正確的決策,這些難關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、1930年代全球大蕭條、兩次世界大戰、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、2003年SARS和2008年金融海嘯。他也相信達爾文物競天擇的理論,因為疫情活不下來的企業就應該被淘汰,集中養分給好公司,讓它們茁壯。

或許受美中貿易戰影響,一些企業撤離中國,今年以來關心傳承議題的人特別多。如何從百年老店走向百年企業;不只自己和家族獲利,更能讓關係人也受益,相信在未來百年也會是考驗。

新聞來源: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money/1407643

Facebook